威海计划3年打造1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振工链

u=1968840684,1457941903&fm=26&gp=0.png

  6月24日,振工链记者从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专题会上获悉,威海市将强化配置基础,持续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力争每年实施3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3年时间打造1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是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主要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让企业、人、数据、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全方位协同和融合,从而实现传统单一的生产制造过程变为一二三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型数字经济生态。

  据威海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威海市平台建设和应用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已完成通信网络光纤化改造,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8%,建成5G基站1183个、开通5G服务396个,基本实现市区、县城核心区域的5G信号室外连续覆盖。“借助5G网络,我们自主建设的空港装备网络协同智能制造云平台,实现了创新、设计、生产、配套、服务等空港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贯通协同,优化了资源整合,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瞄准产业发展新机遇,抢先分“一杯羹”的还有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威海成为全国第42个、全省第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城市,目前已为5家本地企业提供服务,康派斯位列其中。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打造的房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康派斯实现了企业交互定制、开放研发、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制造等全流程赋能。据统计,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后,企业订单增加62%、成本降低7.3%、交付周期缩短37%,成为全国房车行业首个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样板。

  此外,威海市还依托北洋集团建设云计算中心,为300余个政府部门(单位)、100余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培育了27家市级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20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示范试点,智能制造模式加快推广。制定“两化”融合系列文件,全市近2000家企业实现上云服务;4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39家企业入选省两化融合试点、13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

  振工链记者提出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进一步发挥作用?配置基础是关键。“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是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威海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威海市将持续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从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入手,推进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商务营销、后续服务等全流程网络协同和智能提升。力争每年实施3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利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1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

  据振工链平台介绍,威海市将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条件优势,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细分行业、小微企业等,采取不同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模式,分类、分级、梯次推进;依托“1+4+N”创新体系和骨干龙头企业,以算法为核心,数据和硬件为基础,重点面向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垂直细分行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核心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规范,研发一批人工智能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等。


    本文作者:132****1431 责任编辑:马亚蒙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振工链
    振工链
    未认证
  • 29篇

    文章总数

    8.76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