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果仅靠制度,那将是死路一条

前沿

这是牛透社发布吴昊专栏的第三篇文章了,前两篇写的还是SaaS的本身,而这篇我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他跳出SaaS回到了企业本身来讨论,一个创业企业如何做管理?是强管控,还是强激励,亦或是给员工赋能,让他自驱前行? 文章原来的标题是《创业公司的管理风格和文化》,但是我们自作主张地改成了《创业公司如果仅靠制度,那将是死路一条》。在文中吴昊写到的两个情景我透过文字能读出感动来:一是吴昊自己的哭,要知道如果不是情到深处很难做到这点,毕竟我们都不是演员;二是杨智慧的助攻,在“客户只给我们15分钟,你做个15分钟话术吧”这句话的驱动下,形成了奠定纷享之后2年销售基础打法的“产品演示15分钟”。前面吴昊的哭,一定和杨智慧“神一般”的自驱力有很大的关联,这是靠管理制度做不到的。
最近在听《曾鸣智能商业20讲》,我自己结合纷享销客发展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一下: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管理理论有这样几个阶段:管控——激励——赋能。

正文:

在工业化时代是“管控”为主,工厂要求工人做好每个标准动作,泰勒理论就是个中经典。 看过卓别林《摩登时代》的同学都很容易理解那个时代的特点:强管控、要求到每个动作,把人当机器使用。 工业时代的标志是亨利·福特的那句名言:“我只想要一双手,为何却来了整个人?” 强管控在提供服务的公司并不合用,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也随着雇员产出内容的不同,“激励”逐渐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奖励结果,鼓励员工在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成为现代公司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目标和激励的多层级管理逐渐暴露出劣势。《重新定义公司》是Google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实践,这本书里提到最多的词是“创意精英”。 在互联网时代,重复工作逐渐会被机器人和AI代替,员工的创意是公司成功的关键,激发员工创意的组织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一个初创公司,是应该侧重管控、激励,还是赋能呢?

我拿纷享销客举个例子。我是2014年元旦接手销售中心的,当年公司从几十人发展到200人,销售业绩从前一年的200多万增长到2700万,公司在6月拿到北极光B轮投资,在12月又拿到DCM的C轮。 这期间创始人罗旭和我在公司里讲的主要是什么?是文化和使命。具体咋干,开始时谁也不知道,但每个人在罗旭的榜样力量下都充满斗志地去找办法。 2013年秋天在郑州,我只说了一句,“杨智慧,客户只给我们15分钟,你做个15分钟话术吧?”他就对着一个公仔演练几十遍,硬是琢磨出了奠定后来2年销售基础打法的“产品演示15分钟”。 这种状况下,如果杨智慧只是要完成任务,在文稿上编排一下,演练5遍也就可以说得过去了。 但智慧当时是郑州渠道经理,他对事业极度认同,他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不仅自己反复演练,而且从周一到周日玩命地见客户实践演示过程、打磨文稿。 当地伙伴都把他视作神一样的存在,也都加班加点给智慧约客户,文化就是这样层层传递的。 我在纷享只哭过2次,其中一次是2015年在代理商大会上,我讲起兄弟们的工作起来不要命,有战友晕倒在地铁里还坚持见客户、有兄弟半夜在车库蹲点等客户时,真是忍不住在台上哭了一场。当年渠道部、合作伙伴们应该还记得哈

2、如果这个阶段,要靠管理制度带团队,只有低效和死路一条

建立制度需要过程,完善一个新提成政策起码需要3~6个月的时间去做迭代更新。同时,管理是有成本的,开会、考核等管理动作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这些行为本身只是为了要求和激励员工去认真工作而已。说白了,一个字,绕!

3、创业团队如何做到“激活个体”呢?

我说点儿具体的方法。 第一、创始团队要正。 创始人更是要想清楚,要做表率,在坚持文化、坚持价值观上要有决断。 创始团队个个都得靠谱,每个人的初心都是来干一番事业,不为钱,也不为名,只为创业过程的成长和改变世界的梦想。 不靠谱的尽快请走,所以雷军有个说法,创业团队的股份要4年才能生效,为什么?初期不靠谱走了又拿着股份,不合适。 第二、创业公司招人时要找对味儿的。 纷享的毕业生们都还记得纷享的2周入职培训吧?第4天下午就要考“15分钟“,那3700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需要8小时外认真背诵才有机会掌握的。有人背到凌晨4点,有个百度销售出身的姑娘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个培训就是筛子,筛出有意愿、能吃苦的人。 这里多说一句,大家招人要先做”人才画像“,列列你这个岗位的职责、想想这个写职责需要匹配什么能力,“感觉”很重要,但客观要求才是稳健的保障。 第三、必要的基础制度也要做地简单。 当时提成政策只有几句话,核心就是一条:销售提成x%。销售需要直接、直观的激励,面对10万的单子瞬间就知道自己能拿几万提成;阶梯提成等算法虽然更合理,但脑子里一绕,刺激性就大幅下降。 所以公司初创阶段的管理方式,更多是激活和赋能。 当然,随着人数逐渐增加,文化一定会稀释,下一个阶段还是要逐步把管理制度慢慢完善起来。 制度不健全,经常会出现“不公平”(同样的事儿,他为什么不被处罚而要处罚我?)和“不透明”(没公布的规则不能处理我吧?)的问题,人性如此不能回避,长期不解决同样会造成内耗。 至于这个转换的时间点在哪里?纷享也是有经验教训的,我改天另写文章阐述。
    本文作者:吴昊James@SaaS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吴昊James@SaaS
    吴昊James@SaaS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88篇

    文章总数

    98.31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