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王文京讲了什么

    2021-10-26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一直在关注用友 2021 商业创新大会,每年用友网络董事长兼 CEO 王文京演讲结束,我都会写点内容,今年依然如此。从他的演讲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洞察和思考,也可以看到他对外部环境的观察。所谓顺势而为,从他的演讲里还可以看到用友对“势”的判断和动作,这是每一家企业服务领域的厂商都值得关注的。


今年,在王文京演讲的过程中我记了一些关键词:大环境、价值服务、落地路径、场景、信创、国内外格局、阶段、BIP、生态。如果把他演讲的内容拆分成几个部分的话,第一部分应该是大环境和产业洞察,第二部分是用友本身和价值呈现。我试着挑其中的一些词来解读,也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传递了什么


从关键词来看,传递了什么。


关键词一 大环境。王文京讲了两点,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市场环境。


这两年政策环境最大的利好就是信创、国产化替代。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上,我连续见了几家 SaaS 厂商的创始人,他们提到自己的公司这两年在信创的收入都有大幅增长,信创项目的合同额都相对偏高。同时,他们也提到了一个核心点:信创的难点不在项目,而在交付。显然,这对用友这样伙伴众多,交付和服务体系完整的厂商来说是利好。


此外,王文京还提到了科技驱动、数字经济、双循环以及双碳,这些词也正是今年“十四五”规划中,被提上了国家战略的关键词。


再说市场环境,数智化和在线化加速的当下,所有的 IT 设施都将在云端重新做一遍,企业软件厂商本身自己在线化的进程也被加速。从 IaaS、到 PaaS、到应用 SaaS ,所有企业应用在结合行业和领域时,会创造出大量的场景。


关键词二 价值。这个关键词里,王文讲其实讲了四个递进关系,第一是企业所需的数字应用支撑;第二是数智企业的属性,比如员工驱动、客户导向、生态共荣、实时感知、智能运营和数据驱动;第三是价值呈现,增长、降本、效率、体验、安全、环保和质量,企业在向云而生时的价值点;第四是未来竞争力。


关键词三 路径。在路径这个部分,王文京把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开来讲。大型企业的关键词除了统一治理和统一底座、功能共享化和业务产业化之外,第一次听到了两个新词,敏态稳态。所谓敏态就是敏捷多变的,稳态则是相对已经成熟稳定的。对于中小企业,王文京则提倡全面公有云化,快速建立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四 场景。他认为企业应用的最大趋势是从功能模块到场景服务,在场景的背后加入服务值得关注。这是能够给企业带价值的,也能让客户感知到场景和服务。数字化逐渐融入企业业务之中,在未来,数字化本身就是业务和管理本身;未来,所有企业都是云上的企业,也更关注角色的不同和体验的差异。角色带来了需求的差异性,而体验则反应了对需求的洞察力。这两者会成为场景服务的主体。


前面结合环境,我们谈到了信创,王文京则认为,接下来,信创的关注点应该在价值的替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化系统的替代


感受到了什么


不论是从前几天的云栖大会,还是昨天用友的商业创新大会,有几个感受越来越强烈。在商业创新过程中,一方面,有一个群体正在逐渐走向主流,影响着经济的多元化,他们就是被业界响亮提起的原生互联网人——“Z 世代”;另一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处于一个从管理走向赋能的过程中。数字,犹如一个个基因,融入了企业(以及政府)运转的“血液”当中。


Z 世代和新经济的崛起


这一群人正推动着在线在各行各业发生,也催生了大量的新经济品牌。举两个直播电商的例子,一是据抖音电商统计,品牌白酒的销售额已经超越了京东和天猫的总和;二是“双十一”第一天,李佳琦和薇雅单天创造了接近 200 亿的销售额。这两件事的核心并不是直播电商的强大,而是消费者体验的改变。


Z 世代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形态,并且不可逆。在这背后,无论是李佳琦还是薇雅,他们背后都是一个团队,而非纯个体。也就是说,个体的在线正在推动组织在线的加速。2020 年,突发的疫情对企业而言,更像是一些在线化生存的体检。用一个残酷的方式考验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迎来了跃进,而数字化能力弱的企业却一蹶不振。


我记得之前王文京讲过一个观点,未来只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原生的数字化企业,一类是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Z 世代的崛起,不仅影响了组织在线化的加速,还把 70、80、90 后的消费者都裹挟了上来,消费者体验和阵地的改变,势必倒逼传统企业走向线上,完成数智化转型。


这是生存之战,而不是优化之战。


在这场生存之战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数字化赋能的意义大于管理,数字化本身和业务密不可分,而且行业和领域的属性正在消失。


管理到赋能、数字化等于业务、边界消失


从管理到赋能。这还要从 2008 年一次政企 CIO 的活动上说起,当时有位事业单位的 CIO 讲了一个观点,我记忆深刻。大致的意思是当下政府正在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现在当一切真切地发生时,再反观现在的企业应用,无论是 HR SaaS 还是营销 SaaS ……都从管理走向了赋能,这种改变同时也与个体相关。


数字化=业务。前面提到了随着在线化逐渐深入业务骨髓,其实你很难分清哪些是 IT,哪些是业务了。业务就是数字化,而数字化本身就是业务。在新一代用户面前,这一切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比如银行,当年我们每个月都会经常光顾银行去办理业务,现在不论是个人业务,还是企业业务,谁还会频繁去银行呢?这在 70、80 后的眼里是改变,而在 90、00 后眼里,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行业和领域的属性正在消失。如果你说行业细分了也好,还是行业与产业融合了也罢,行业和领域的属性正在消失。比如,地产+商业,出现了商业地产;地产+养老,出现了养老地产;地产+旅游,出现了旅游地产。而行业和领域或产业的结合,也会把企业应用切得更细。这也意味着需要结合部分的行业 Know- How 来支撑。


最后,回归价值。


回到价值


纵看王文京的演讲,从价值开始,以价值结束。在苗乡三七的案例中,能充分感受到用友 BIP 对苗乡三七的赋能。苗乡三七的思考跨度之大,不仅要思考产业互联网全链条,种子、土地、种苗、大田种植、采挖、初加工、药材仓储、药品生产,还要思考消费互联网的药品仓库和消费者的运营。


三七这个产业正面临的现状是:从加工、仓储到交易,1 到 2 个月的时间,种植户都需要全程“睡在”三七旁边。加工环节怕三七被偷,也怕温度掌握不好而腐烂;仓储环节,一是怕被偷,而是怕老鼠偷吃;交易环节,需要凌晨从乡镇到交易市场,等着市场营业,与药企、药店讨价还价,从而完成交易。


若通过产业互联网重塑三七产业,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帮助种植户种好三七、卖好价钱,同时也帮药企、药店、医院买好三七,这是苗乡三七对自己以及对产业的期望。


从种子到消费者的过程,互联网技术远远没有发挥它的能力。未来产业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建设产业、赋能产业最大的空间。


  1. 产业能力+互联网技术+业务能力,等于产业互联网;

  2. 建立产业互联网的前提是产业能力,是传统领先企业平台化的机会。过去很多传统企业都是要被互联网干掉,要被互联网淘汰掉。但传统领先的企业做产业互联网,如果能够和互联网数字技术高度融合,可能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的平台;

  3. 产业互联网将重构产业模型。未来产业互联网是土壤,土壤上面各种企业,各种商业元素,就是商业土壤上的花草树木,它会形成这样一种关系,产业互联网一定会对未来产业模型形成重大的重构;

  4. 产业互联网可实现技术等资源共享及产业生态科学分工、公平分配,它是产业水平和产业效率的一次革命;

  5. 联网数字技术改造世界的核心能量是产业互联网。


苗乡三七的产业互联网五点思考,或许能给更多产业化转型的企业以借鉴,也是价值的真正体现。

    本文作者:加盐 责任编辑: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161篇

    文章总数

    1103.33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