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时代 企业云未来的出路在哪?

    2018-11-26 乔德地 lv Created with Sketch.
编者按:2B企业如何能在流量红利时代,把握住身边的客户。企业云发展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整理自“2018中国互联网企业CEO峰会”的现场对话,内容略有删改。 主持人: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郑靖伟 中国未来云计算的发展,你们怎么看? 企加云创始人喻思成 喻思成:我现在离开阿里云了,以前主要管理阿里云的业务。我们分析企业云看中国和美国的差别,首先在IT企业云方面,美国可能达到5%,在中国是刚刚起步,年收入是60亿的人民币的企业,它有可能会花1%,6000万花在企业云上面。对于年收入600万人民币企业来说,它未必会花6万人民币在企业云上,所以基本上是1%。 这就是1%和5%的量级,不能指望中国能够像美国那么大,但是受中国人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和中国出生率急剧断崖式下跌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差距也在慢慢减少。如果看阿里云2017的收入大概是20亿美金左右,今年或者明年仍然会保持增长,它增长的速度是100%到90%左右,即使它速度降下来了,相比AWS的40%左右,仍然是在高速增长。所以我认为,它和亚马逊的比例从10%继续往下降。 我相信会在5%左右停下来,仍然是非常大的速度。这是中国企业因发展利好的一个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云的市场与美国的企业云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人力成本、客户特性,对于本地行业了解等特性。 腾讯云副总裁王寒冰 王寒冰:首先,腾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组织变革,可以看出,腾讯对于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包括以云为承载SaaS各方面的未来看得很重,并且这种方向的变革态度和决心也是很足的。有一种观点,我不太认为腾讯不是说被逼着转型,而是这个数据流量推着我们往前发展,真的到了突破关口。 从这次组织变革,酝酿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这次决策很快,利用十一期间完成所有组织干部到位、组织齐备,在这次南京合作伙伴大会上明确提出腾讯愿意拿出什么来分享这个产业的红利?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也只有说充分的信心才能够支撑我们做这样的决策。 百度金融云总经理杨俊 杨俊:我讲讲对行业的看法,公有云市场在中国真正有公布财报的只有阿里集团,其他都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部门,或者可能都还没有上市。我借助一下今年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一个分析,按照2017年数字来看整个中国公有云大概在270亿左右人民币规模,IaaS、PaaS和SaaS比例,大致是在55%,5%和40%。 据统计,全球SaaS占比最高,远大于IaaS,由于国内政府管控、企业成熟度原因、企业多元化结构的原因,所以IaaS、PaaS、SaaS的构成是不一样的。我想后续每个板块都会得到快速的增长。现在正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代。 Emergence Capital合伙人 Gordon Ritter Gordon  Ritter:我很看好中国企业云市场,我开始做平台是在salesforce起家的,所以我们差不多是一个领创者。我们现在期待的和大家之前不一样,整个中国企业云的布局,该怎么样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好这个平台,利用好他们的一些红利,包括像我们之前的流量的分局,你来去做这样的整合,并不需要抄袭美国做法,像亚马逊没有流量可以导入,Salesforce也没有,他们自己的优势在于软件不是流量。 所以我觉得今天企业云市场不需要抄袭任何salesforce所做的,因为中国的市场截然不同,因为中国的选择可能更多,合作伙伴也更加多元,我相信中国的平台一定会做得更好。 腾讯云最大的特点跟吸引力,跟别的云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王寒冰:简单说四个字“开放共生”。因为在腾讯,过去的成功一方面是依赖互联网的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腾讯敢把我们的生命交给合作伙伴。 过去成功是产业共同繁荣下带动腾讯的成功,后续的成功也是这样的。 我到了腾讯云之后,见了很多的合作伙伴和SaaS的应用合作伙伴,我发现腾讯能给予他们的并不是在特别专业方向上的指导,因为他们比我们还要清晰,我们能给的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他们找到更大的市场,利用我们的资源和他的资源共同结合,共同去促进产业的成功。 人工智能在百度云扮演的角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杨俊:百度相对而言,一直的投入大部分都是在AI方面。从AI角度,对内对外两个维度来加速落地。首先对内来说,我们有很多的板块,最有名的包括阿波罗的无人车、智能家居核心DOS语音智能化控制的平台等。 对外,我们也是通过和产业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帮助传统行业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转型。 中国会有Salesforce吗?为什么? 杨俊: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我过去更多在企业IT包括云计算。过去几年时间,有不少的公司都想复制Salesforce在海外的成功,但是都不是那么的成功。这个背后的原因,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包括每一家企业对于信息的流程化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即使再好的系统也不会被用户认可,这可能也是造成暂时中国还没有出现Salesforce的一个原因之一。 王寒冰:我比较赞同杨总的观点,每个企业领导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比较强,导致很难去用一体化的产品来规范企业的操作。正是因为这种意识才能造就我国今天企业云市场的蓬勃发展。我相信,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两三个来划分这个市场,可能最终会形成一家的局面,相对来说还是要有时间的积累。 喻思成:我非常目前同意这两位的回答,首先我觉得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出来创业。但是我觉得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为Salesforce本身就是给中小企业来提供一个标准的软件,让它能更加标准,同时降低人工成本。但是中国国情不同,存在人工成本不高、中小企业不愿意付费等原因。 Gordon  Ritter:我认同国内企业不要去复制国外成功的经验。国内市场真正的突破点其实是降低成本,制定内部统一的销售模型。 我觉得Salesforce真正的成功点在于,了解如何在幕後帮助企业销售软件,很多时候是技术带来的成功,我们真正期待的也是希望在未来有这样类似的成功。我觉得中国现在需要通过变革,来寻找一些特殊的策略,我整体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国未来会出现中国版的Salesforce,但是需要先创新、先尝试而不是复制。 国外中小型企业是如何与大型的云平台公司进行合作的? Gordon  Ritter:我希望中国BAT团队要清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能够给初创企业留下什么?Salesforce有红黄绿的区别,红色是远离,黄色可能做可能不做,绿色是开放的,他们其实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美国企业创始人也非常清楚他们的合作方式想干什么?BAT是可以支持少数的几家企业成功的,所以你确实需要一两家大企业在你的平台上进行成功运行,而不是通吃所有领域,BAT要聚焦一到两个领域,帮助大公司取得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 很多创业者担心与BAT进行合作后,BAT进入其领域成为竞争对手,怎么样让这些创业者放心? 喻思成:要在垂直化领域中将产品做深,再拥抱BAT的生态政策。 王寒冰:腾讯更讲究生态的繁荣。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有很大不同,在各个领域里目前专业的厂商。对于2B客户影响是非常深的,无论从BAT还是其他厂商来说想再进去是很难的,这首先是门槛。从客户角度,客户业务并不会完全交于一家厂商,所以整个生态的繁荣对客户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来说为两点:第一,守住我们自己的界限,这是我们自己的原则。第二,繁荣整个市场,我们离不开伙伴的共生。 杨俊:时间关系,三句话总结我的观点。 第一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句话,“术业有专攻,打造工匠精神”。任何领域深耕,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提升一些基础东西; 第三句话,“海纳百川”,对于大公司来说,只有做好生态,才会让创业者赚钱,BAT才能够发展更好。
    本文作者:牛小眸 责任编辑:牛小眸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 乔德地
    乔德地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81篇

    文章总数

    195.47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